关注 金鼎学社 公众号,免费领取AI赚钱指南,添加客服微信:qiniu1001 备注:4545!
各个国家正建立科学完善的安乐死制度,从某种角度可以减轻患者或年老者的痛苦,维护生命尊严,减轻家属负担,同时也可以减少很多社会和伦理问题。

中国青年报道
2018年,澳大利亚国宝级科学家大卫·
古德尔在瑞士的一家诊所,以安乐死的
形式结束了自己的104岁的生命。帮助
他完成这个心愿的是菲利普·尼特舍克,
一位来自澳大利亚人文主义者,此前有
长达20多年的从医经历,也是安乐组织
Exit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。在他看
来,“个人自由的核心权利,是决定自己
何时何地死亡。”

104岁科学家赴瑞士安乐死 临终高唱《欢乐颂》
2011年3月5日,经上海市志愿者协会
领导下成立了志愿团体《上海市静安区
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》,从这家社区
医院建立的十多年以来,他们已经送走
了1000多名患者,其中年纪最大的103
岁,而年纪最小的仅仅只有三岁,为了
让病人更加体面的离开,医院能做的就
是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,随着来这儿的
绝症患者越来越多,这家医院便在二楼
设立了舒缓治疗区,也意味着安乐死,
让他们平稳的度过这段剩余时间。

2011年上海志愿者成立的临终关怀所
2010年,王学文查出腮腺癌住进这家医院。当时在做入院体检时,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他只剩下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。
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家人,他毅然选择了这家医院度过余生。面对死神的到来,他早早与自己的好友做了告别仪式。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,他在这里一住就是五年的时间,虽然身体一点点变糟,但癌症始终没有彻底战胜他。正茂的岁月,对于如今骨瘦如柴的状态,真的很难想象王学文内心最真实的想法。这也是中国首家安乐死医院,完整记录了身患绝症的人们在等待死亡的过程中有多么绝望与不舍。

安乐死患者王学文
有位71岁老人名叫梁金兰,她曾是一名放射科的医生,在确诊癌症晚期后,抗癌12年,医生曾断定他活不过20天的时间。
如今已经71岁的,梁金兰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儿女,自作主张搬到这家安乐死医院,由于老伴儿陶爷爷患有严重的脑梗,就在这个时刻,陶爷爷还是每天陪伴在他身边。梁奶奶委托女儿找了一家合适养老院,希望在自己离世之后,能够将陶爷爷送进那里安享晚年。梁奶奶回忆在对抗癌症的12年中,女儿带着她几乎环游了整个亚洲,沿途的美景甚至让她忘了自己身患绝症,对于多年未见的好友,也挨个做了告别。在住进这家医院的第二周,梁奶奶身体情况开始急剧恶化,于是选择了安乐死,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。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,子女们发现两奶奶早已写好了一封信:
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首先感谢了那些帮
助过我的人,正是因为你们的存在,这
才让自己有信心,与病魔进行抗争,希
望你们能够更好的活着,并始终保持着
一颗永不言弃的决心”。
在梁奶奶去世后,面对这个陪伴半生的亲人,陶爷爷忍不住在医院里痛哭起来,女儿也时常会想起自己的母亲。

安乐死患者梁金兰
这是国内首家安乐死医院,在这里居住的几乎都是癌症晚期患者,他们居住的时间普遍不超过三个月。
在王龙九岁的时候,他的父亲王跃进就被检查出了直肠癌,家里人为了不影响儿子学业,一直隐瞒了这条消息。随着王龙的参军入伍,等他退伍归来后,今年刚刚27岁的王龙,看到父亲却早已变得骨瘦如柴,白发苍苍。王龙的父亲为了不拖累整个家庭,他主动要求住进这家安乐死医院。然而刚住到医院不久后,母亲却遭遇了车祸,经过医生的抢救,性命虽然没有大碍,但双腿却受到了严重的损伤。迫于照顾二老的需求,王龙将母亲送进了相近的静安区北医院。由于父亲从小对他十分严厉,导致父子之间总是沉默不语。在进入这家医院的十天后,王龙的父亲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。面对即将告别的遗体,王龙克制不住自己,趴在门外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。随后在收拾父亲的遗物中发现,佩戴的玉佩是条生肖龙,由于自己是属龙的,父亲其实一直都是心系自己的。如今少了一个亲人后,王龙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母亲身上,同时也学着做起了家务活。

安乐死患者 王龙的父亲王跃进
对于安乐死而言,
西方国家总是将安乐死视为人权,
而由于中国的国情不同,
安乐死的问题一直饱受世人的争议。
自古至今,
孝道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
因此安乐死就成为了禁忌。
当然,
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,
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也是如此。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
虽然我国是严令禁止安乐死的,
但大多数人对于这件事而言,
还是有不少人表示理解。

有网友表示:那些癌症晚期患者的痛苦连麻药都解决不了,或许合法的安乐死,给予逝者最大程度的体面,也是一种解脱。没得过重病的人是体会不到的。
当一个人自主的选择结束生命,并且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,又有谁可以指责他为了免除自己的痛苦所做的选择呢?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004545.com/4664.html